本篇文章1470字,读完约4分钟
1922年5月初,55岁的香港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席刘因病去世。整整十年后,他才为卸任后访港的孙文临时总统举行宴会。 刘与年龄相仿,祖籍宝安平湖,离香港只有一箭之遥。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十几岁时失去了父亲,在香港上学。在那之后,他的经历完全不同。首先,从圣保罗学院毕业后,他被聘为香港天文台的翻译。不久,他得到资助,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并以大学教授的身份回到中国。他带头筹集了10万杨龙来帮助中国和香港的水灾灾民;毕业于人皇学院(孙文读书的地方)后,投奔台湾首任总督刘铭传教授西学,从事洋务工作,后被北洋大臣聘为渔政公署暨洋务协会会长。后来,他辞职回到香港做生意。 以上都是传奇,但不幸的是,它们没有严格的历史数据支持,只能作为参考。据文字记载,华生药业的前买办刘,1899年第一次成为东华医院的七任总理之一(相当于董事会的一名成员,仅次于董事长和两位第一任总理)。1900年,近代香港第一个中国商会——中国商会成立,他是早期大约70名价值经理之一。由此可见,三十出头的刘,在香港商界有一席之地。刘第一次领先。1906年7月,他当选为中国商业局第三任主席。虽然他只工作了半年,但他仍然实行改革,比如努力筹集资金、积极与当局沟通、降低加入俱乐部的门槛等等。他咄咄逼人的风格无疑暴露无遗。1909年,刘当选东华医院院长,并被港英政府任命为卫生局局长。真正给予他额外关注的是1912年爆发的“抵制电车”。 “抵制”是英语抵制的粤语音译,意思是抵制。辛亥革命爆发后,广州革命政府宣布独立。由于时局动荡,流行于广州和华南地区的硬币“银双币”被严重贬值。在香港的英国当局担心对商业环境的损害,所以他们发布了一项命令,阻止它在香港流通。香港电车公司回应这项要求,禁止乘客缴付车费,引起部分香港中国居民不满,上街阻止乘客乘搭电车,导致港岛交通混乱。 香港政府派出警察维持秩序,官员们上前劝说抗议者,但没有成功。只有刘要求出面调解。经过刘多芳的调解,“抵制运动”逐渐平息。他还率先与几位中国商界领袖一起乘坐电车,以消除公众的疑虑。时任总督在给英国殖民部的报告中承认,风暴已经平息,刘、和中国商务局贡献最大。 这也是刘于1913年成为香港立法会议员,并为改组后的香港中华工商会赢得官方承认的法律地位的重要背景。 此后,刘再次当选为中国商会会长,并主持商会事务近十年。在他任职期间,他继续推行商会制度的改革。1919年,他还建议将《中外报》(香港乃至全中国的第一份现代中文报纸)改组为香港中华商业协会报,这是香港商人的喉舌,专门报道商业新闻。[h]据《革命史》中14岁参加过兴中会的国民党元老冯子友说,刘在第一次保法运动失败后,为躲避黄浦江而离开广州,今年他去上海看望,并表示希望在香港筹钱帮助革命。这是孙和刘之间有据可查的“第二次握手”。我们应该知道,刘不仅是香港中华总商会的主席,也是香港立法局(其任期是从1917年到1922年)的主要中国非官方成员。只有公认的中国领导人才能赢得这一“荣誉”。他能表达对倒下的“孙大元帅”的支持,他的分量非同一般。然而,历史资料表明,在第二次保法运动(1920年11月至1922年8月)期间,坚决北伐的伟大总统与主张地方自治的广东军政力量派陈炯明意见相左,刘则试图筹集资金,组织广港商人帮助陈炯明与“断交”。这真的是同一时间,同一时间。刘还在壮年,突然在香港去世,当时同盟会的两位老同事还没有公开露面。在当前局势的动荡游戏中,这位一向持否定态度的中国商界领袖选择回到自己身边,最终成为一个悬案,只留下一个影子,渐行渐远。
标题:叱咤十年刘铸伯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7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