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3字,读完约3分钟

1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举办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不同观点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论。最为关注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阳对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提出的“加强企业债券直接融资”的观点发表了不同意见。结果,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作为组织者,不得不“绕场一周”,最后李阳和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握手言和”。

从姚刚李扬握手看改革的开放透明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主旨发言中表示,目前中国直接融资比重较低,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企业信用债券市场的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发布的社会融资规模数据,非金融企业国内股权融资仅占社会融资规模的1.6%,企业信用债券融资占14.3%。

“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相比,中国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服务能力仍相对较弱。”姚刚还特别指出,“我们长期以来都把重点放在发展股权融资上的直接融资,但是发行股票融资增加了公司的资本,真正取代银行贷款的直接融资是债券融资。”为此,他提出要大力推进债券市场的改革创新,放松行政管制,推进债券市场的品种创新和机制创新。

从姚刚李扬握手看改革的开放透明

事实上,姚刚关于发展公司债券的观点可以说是主流和正统的,这在许多关于未来几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中都有提及。

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阳在随后的讲话中提出了质疑,并对“直接融资”提出了不同看法。

“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这两个概念是一起使用的,说发展直接融资相当于发展资本市场。事实上,仔细一想,情况并非如此。”李阳认为,融资活动中只有一个和平条约,即资金的提供者和资金的使用者直接定义这个和平条约,称为“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发生两个以上的合同,如银行信贷业务。根据这一定义,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银行贴现汇票应归类为直接融资。"如果我们要这样计算,中国目前的直接融资规模是巨大的."

从姚刚李扬握手看改革的开放透明

至于“资本市场”,李阳说,这个市场是根据各种融资活动的持续时间来划分的。“如果按时限划分,它不仅仅是一个可交易的市场。银行的长期贷款、客户的长期存款以及政策性银行的各种活动都是资本市场活动,因为它可以与资本形成形成相应的关系。”根据李阳的说法,按照时间限制,中国资本市场的比重是“巨大的”。他强调,“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现在是明确这一点的时候了。”

从姚刚李扬握手看改革的开放透明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音译)不得不及时“绕场一周”。他说,李阳从理论上梳理了这一概念,姚刚从监管部门的角度谈了一些关于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看法。从理论到政策有一个过程。理论很明确,但政策对理论是模糊的,因为后者增加了外部环境和社会环境。正因为如此,这项政策才会有效。"所以,李阳是对的,姚刚是对的."

从姚刚李扬握手看改革的开放透明

这一幕让参与者大开眼界。社会科学确实不同于自然科学。大多数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正因为如此,经济社会改革才有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

目前,在决策层提出“改革开放只有在未完成时才能进行”和“改革是中国经济的最大红利”的判断后,各界对新一轮改革的期待和呼声日益高涨。我们必须充分保护和重视民事改革的意志和智慧,并注意两点:一是改革必须坚决尝试,努力工作,不能因怕困难而耽误时机;第二是保持一个自由开放的言论空间,这样不同的意见可以充分表达。

标题:从姚刚李扬握手看改革的开放透明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