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2字,读完约3分钟

肉牛、蟋蟀、肥料...46岁的土家族村民郎·应星(音译)很难想象,如今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农村事物被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解决了农业污染问题,还产生了多重经济效益。

郎·应星住在贵州省德江县煎茶镇川延村。住在这里的人习惯称蚯蚓为蟋蟀。在位于武陵山区连片贫困地区深处的川延村,每个家庭过去都养牛。牛和蟋蟀之间没有联系,但牛粪是蟋蟀最喜欢的“食物”。

“过去,农村的路上到处都是牛粪。我偶然看到牛粪上有一些蟋蟀。后来,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牛粪非常适合养蟋蟀。”朗应星说。2013年,她瞄准了蟋蟀养殖市场,自费支付了5万元,去湖南常德学习技术,然后引进种苗,一心一意在家乡发展。

进入朗·应星经营的养殖基地,她面前有一排排牛粪。她用手举起一层牛粪后,蟋蟀到处跳。朗·应星说,基地现在有5亩蟋蟀,可以卖30天。蟋蟀可以用作钓鱼的诱饵。目前,市场供不应求。2019年年产值近30万元。

不仅如此,被蟋蟀消化的牛粪的排泄物也可以被收集并运输到果园和茶园,成为良好的有机肥料。“今年,该基地已经销售了60吨这种有机肥料,每吨可以卖到500元。”她说。

随着蟋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牛粪供不应求。2016年,她下定决心养牛。在离蟋蟀养殖基地不远的养牛场里,又高又胖的肉牛正在吃饲料。“养牛的目的是用牛粪和当地材料来饲养乌贼。现在饲养了35头肉牛,这也是一个产业。”朗应星说。

目前,“肉牛-牛粪-蛐蛐-有机肥”的循环农业模式,不仅吸引了周边村庄的大型养牛户“加入”学习蛐蛐养殖技术,也带动了当地5名村民在家里找到工作。

梁,一位56岁的村民,是一个因病致贫的贫困家庭。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帮助郎应星割草捡牛粪,这比种田更划算,也更容易。他每天付80元,他的孩子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建茶镇畜牧站站长卢表示,建茶镇目前有30多个肉牛场和6个蟋蟀养殖基地。通过养蛐蛐,不仅解决了肉牛养殖场粪污的环保问题,而且增加了产品在各个环节的附加值,可以说是对山区发展循环农业的有益探索。

2019年大学毕业的许现在计划在家乡德江创业。他认为郎应星的循环农业现在和将来都有很大的潜力。“生态农业是目前农业的主要趋势,也是我正在规划的产业。从肉牛到牛粪,到蟋蟀和有机肥料,产业链的延伸落后于附加值的创造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许田雷说,只要循环农业发展良好,振兴后的村庄一定会生态宜居,繁荣昌盛。

贵州贫困山区的循环农业:肉牛、海螵蛸与肥料

2016年,位于德江县复兴镇的一家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从浙江温州来到这里发展肉牛产业。该公司生产负责人张存良表示,该公司去年销售了4000多头肉牛,牛粪以每吨约35元的价格出售给周边县市作为肥料。今年,该公司计划学习郎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并计划在早期培育50亩蟋蟀。(伍肆王军)

责任:叶壮

标题:贵州贫困山区的循环农业:肉牛、海螵蛸与肥料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2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