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6字,读完约3分钟

人民日报北京5月21日电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为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四项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即《环境空气体质量数值预测技术规范》(HJ 1130-2020)、《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硫的便携式紫外吸收法》(HJ 1131-2020), 便携式紫外吸收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氮氧化物(HJ 1132-2020)和原子荧光法测定环境空气体和废气颗粒物中的砷、硒、铋和锑(HJ 1133-2020)。 这四项标准均为首次发布,主要涉及环境空气体质量数值预测和环境空气体、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等领域,并支持相关环境空气体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以支持打赢蓝天保卫战。

生态环境部发布四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标准

《环境空气体质量数值预测技术规范》(HJ 1130-2020)基于国内外主流数值预测模型技术,结合国内生态环境领域开展环境空气体质量数值预测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技术开发和管理要求,明确了环境空气体质量数值预测模型的基本要求、计算处理、效果评价等内容,供我国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空气体质量数值预测的业务工作。本技术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将为中国环境+气体质量预测业务和环境+气体质量改善提供基础技术支持。

生态环境部发布四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标准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硫的便携式紫外吸收法(HJ 1131-2020)和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的便携式紫外吸收法(HJ 1132-2020)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测定。这两个方法标准规定了便携式紫外吸收分析仪的性能要求和现场测量全过程的操作步骤,并规定了指示误差检查、零点和量程漂移检查等质量控制措施。两个方法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将规范便携式紫外吸收仪器设备的应用,补充便携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监测方法,有效促进新监测技术的应用和监测设备的便携性,支持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强制监测。

生态环境部发布四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标准

《环境空气体和废气颗粒物中砷、硒、铋和锑的测定》(HJ 1133-2020)适用于通过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体、无组织排放监测点空气体和固定污染源系统排放的废气颗粒物中的砷、硒、铋和锑。规定了干扰消除方法、样品采集和保存要求、样品制备和测定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本方法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填补了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颗粒物中四种元素技术领域中监测方法标准中空白色的空白。支持《环境空气体质量标准》(GB 3095-2012)、《锡、锑、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770-2014)等多项排放标准,推动原子荧光技术应用和国内分析仪器设备的发展。

生态环境部发布四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标准

据了解,新发布的四项生态环境监测标准有效地满足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引领了大气监测预报技术的发展,服务于大气环境管理,为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和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鲁愚)

责任:叶壮

标题:生态环境部发布四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标准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