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29字,读完约8分钟
刺激购买的各种补贴不可能长期实施
从2007年的39.6%到2012年的55%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上升,已经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因此,流通业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2012年12月15日,中国流通30论坛年会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与流通创新高端论坛在长春召开。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由于很多人认为流通不是一个行业,国务院先后出台了钢铁、汽车、纺织、电子等十大产业规划,但没有流通产业规划。”论坛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前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现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流通产业的意见》(国发[2012]39号,以下简称《意见》)取得了许多理论突破。同时,十八大不仅承认流通是一个产业,而且明确指出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主导产业”黄海说。 “由于流通产业是基础产业,国家在许多政策上必须有相应的支持;由于它是一个主导产业,它应该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我们的一些虚假主张需要进一步澄清。”黄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经济周刊:城市化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流通行业将如何应对? 黄海:流通体系建设应与城市化相结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撰文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服务业是扩大就业的最大容器”,对此我非常赞同。具体来说,它分为几个层次: 大中城市注重解决社区商业网点和人们不便的问题。大中城市商业网点相对集中,但社区商业严重不足,人民生活十分不便。国务院领导在确定全国流通工作任务时,特别强调方便人民生活。过去,人们非常关注消费品的流通规模和零售总额的增长。现在,我们不仅要考虑规模,还要考虑如何方便人民。 小城镇建设的重点是建设生活商业服务设施。许多小城镇建造了许多建筑,农民也搬进来了,但是生活不方便,没有就业机会。搬进来后,费用增加了。生活商业服务设施的建设不仅方便群众,还能提供就业机会,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 同时,商业部门不仅要重视设施建设,还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农民了解商品流通知识。另外,在建设商业服务网点时,不仅要考虑商品消费,还要满足生活服务消费的需求。 中国经济周刊:构建便捷消费、便捷生活的服务体系表明流通产业应该充分发挥公益性。在这样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中,公共福利如何体现?黄海:中国社区商业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各界普遍存在“流通管理只需要市场的手,不需要政府的手”的误解和政策失误,流通行业的公益性没有得到承认。这导致取消了社区商业网点的住房政策,商业网点的原设计因租金高而改为其他用途,社区商业因利润微薄而被迫下马,网点被拆除后无人重建。 这种认识也导致政府多年来没有对流通行业进行投资,流通主管部门一再合并和取消。实践证明,流通不能说是所有的公益性行业,但它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这是不可忽视的。 要充分发挥中央政府相关投资的促进作用,完善促进消费的财政政策,扩大流通促进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公益性流通设施、农产品(000061)和农村流通体系、流通信息化建设、家政餐饮等生活服务业、中小流通企业发展、绿色流通、扩大消费。 扶持中小企业优于培育大型航母 中国经济周刊:《意见》指出,要加强城市社区商业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加快建立“一刻钟便捷消费圈”等。如何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发展社区商业? 黄海:在《意见》的指引下,社区商业正面临着大发展、大改进、大提高的大好机遇。为了迅速改变社区商业基础差的状况,相关政策应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如要求新建住宅区10%用于商业服务,并建议政府可以回购和出租。但是谁来购买,资金从何而来,这些问题需要具体实施。否则,这些预留的商业网点最终将成为银行储蓄网点或其他能够承受高额租金的企业。 为使城市社区商业更好地发展,应考虑允许各级商业部门加入相应地方的城乡建设规划委员会,以确保它们对社区商业网点的使用提供必要的指导、实施和监督。 《意见》明确规定了新建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的面积,但目前大量存在的旧住宅区如何实现10%的商业服务面积?对此应该有相应的规定。 早在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贸委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9号)就明确规定,全省跨地区经营的直营连锁企业可由总部统一申报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然而,在过去的10年里,除了个别省市和企业之外,这项政策在大多数地区都没有实施。社区连锁企业本质上规模小,利润高。如果它不能统一纳税,它将不堪重负。建议从社区连锁经营入手,限期落实国务院的统一税收政策。 中国经济周刊:大中城市都非常关注流通规模,纷纷引进大型商业企业建设城市综合体,但中小商业企业面临生存问题。你觉得这个怎么样?黄海:在十八大报告中,“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商务部当然要重视培育大型流通企业的问题,省政府也可以考虑。然而,把培育大型流通企业作为市县商务部门的重要任务是错误的。各级政府部门要认识到流通产业不同于工业,重点不应该放在培育大型航母上,而应该放在扶持中小企业上。流通业的主体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没有他们的支持,很难完成改善生活和吸收就业的任务。中国培养“商业航母”已经很多年了,只有浙江产品才能进入世界500强。 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许多政策没有到位,这使得流通领域的中小企业更加困难。因此,作为地方流通主管部门,我们应该转变观念,给流通领域的中小企业更多的阳光。 不要在商品购买补贴上投入这么多钱 中国经济周刊:两位企业家曾经打赌,在未来10年内,电子商务能否占到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0%。你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如何? 黄海:近10年来,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发展迅速,农村地区甚至有很多连锁店。然而,有必要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和统一分销。网上购物现在很热,但是占总零售额的比例仍然很低。为什么网上购物在中国发展迅速?不可否认,不收税是一个重要因素。美国的一些州已经开始对网上购物征税,否则对实体店来说将是不公平的竞争。但是不可能认为实体店会消失。[/h/决定一切的绝对不是价格。为什么这么多人仍然喜欢“购物”?学者和理论家应该冷静地分析电子商务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 中国经济周刊:现行的法律法规要求商品流通部门对商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行不同程度的监管。例如,水果和蔬菜在进入批发市场和超市时应接受检查,但水果和蔬菜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什么样的监督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让群众放心?黄海: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如何检验每一种商品?这是不可能的。在我看来,层层监管的做法非常不科学,成本高,而且不符合国际惯例。我研究过发达国家的做法。他们在配送中心或市场测试西红柿,主要是看它们的外观、维生素含量、酸度等。,不要检查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等指标,因为这是生产过程中需要做的。在我看来,生产和流通的所有环节都应该对商品的质量和安全负责,但生产和流通的责任是不同的。流通环节应建立商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如果商品有问题,我们可以知道它们从哪里来,并迅速找到生产者,这是流通的责任。否则,就没有办法完成对流通环节的逐层监控和检查。因此,这些方面需要创新。 中国经济周刊:近年来,中央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来发展流通和刺激消费,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有些人认为应该有创新。你怎么想呢黄海:2010年,中央政府安排补贴家电下乡152亿元,汽车摩托车下乡135亿元,家电汽车下乡103亿元,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和城市服务业发展81亿元。也就是说,83%的资金直接刺激了商品购买,只有17%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不可持续的。刺激购买的各种补贴可以实行,但不能长期实行。重点应转移到支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商品采购补贴应转移到支持流通基础设施和关键环节建设上,如社区商业服务网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运输设备等。我们的补贴政策可以逆转吗?专注于基础设施投资,停止在大宗商品购买补贴上花这么多钱。
标题:专访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8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