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4字,读完约3分钟
由于2012年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显示,亏损前十名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因此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争论最近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在魏祥云看来,上述问题也证实了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原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科技质量中心主任魏祥云刚刚卸任,他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由来已久。
“深入市场化改革”的主张几乎赢得了改革各方的共识,关键是如何实现市场化。它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不是私有化,即把国有资产平均分配给全国人民,也不是去行政化,即政府不能经营企业。
为此,魏祥云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概念,这也是一个家族宣言——分类管理,即使公益性和垄断性企业成为准行政和准公务员管理,明确其社会责任,并通过具体措施保证其实现;让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完全退出中国企业的阵营。
国有企业改革的分类管理
21世纪:关于私有化还是去行政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有一场争论。你怎么想呢?
魏祥云:这两种观点在理论上不排除合理因素,但结合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情况,遵循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都是有偏见的,不利于指导国有企业改革。在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框架下
在这个框架中,不是政府不能经营企业,而是经营什么样的企业,如何经营企业。此外,国有企业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分类管理应该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理念。
《21世纪》:这只是你个人的看法,而“分类管理”似乎被怀疑取悦各种力量?
魏祥云:分类管理是指不同性质和行业的国有企业,分为垄断、公益性和竞争性三类,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包括业务选择、人员任用、薪酬制度等。
具体来说,在商业和建筑等一般竞争领域,国有企业必须通过重组逐步退出;中央企业垄断的金融、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应逐步向民营资本开放,实行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此外,由于投资规模大、收益周期长、谈判成本高,资源垄断的公共领域和非竞争性领域不仅要实行单一的国有制,还要实事求是地探索符合国情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而不是重复现代企业制度。
所有国有企业都应该退出竞争性行业
21世纪:垄断行业和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政策?
魏祥云:让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完全退出中国企业阵营并没有争议。关键在于如何平衡退出所带来的利益调整。
从效率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在竞争领域的效率明显低于民营企业,不能仅仅因为一些国有企业在竞争领域还有利润就坐视不管。一旦经济形势发生变化,要警惕重蹈“国有企业脱困”的覆辙,但应该明确的是,国有企业应该分阶段、分阶段、分批退出竞争性领域。
对于垄断行业,包括一些公益性行业,要明确它们是国有独资企业,不能照搬现代企业制度。探索科学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
21世纪: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是改革的方向。你怎么想呢?
魏祥云:适用于民营企业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可能完全照搬到所有的国有企业。当然,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应该鼓励这种改革。在国有垄断和公益性企业改革中,民营企业可以进入试点。试验成功后可推广,试验失败后停止。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不允许私营企业进行试点,过早引进外资或外国企业。
标题:国资委卫祥云:区别对待公益性、垄断性、竞争性国企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7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