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1字,读完约4分钟
“城市化以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如果处理得好,就会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处理不好,甚至会耽误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现代化。”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几天前在长安论坛上说。 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将成为拉动内需的强大动力。然而,陈锡文认为城市化不能孤立,因为激进和孤立的城市化是不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否解决,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城市化没有捷径可走。如果你想继续推进城市化,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不要简单地追求城市化率,从最初的gdp崇拜到城市化率崇拜。”陈锡文说。 孤立的城市化是不可持续的 过去35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巨大成就。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17.9%,2012年达到52.6%。这意味着在过去的34年里,中国的城市化率上升了34.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 陈锡文说,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更多的非农业就业机会,这为农民在城市工作和做生意创造了机会。超过2亿农民从耕地中解放出来,转移到城市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一方面,它为农业逐步推进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据有关部门统计,农村转移土地已超过2.7亿亩,约占农民承包土地的21%。 另一方面,城市化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使得大量农民来到城镇工作和做生意。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其中44.5%来自农民工资性收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h/另一方面,必须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例如,他说,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史上出现了两种“逆城市化”现象,这两种现象都是由于农业衰退和无法提供足够的粮食来满足城镇的需要。[/h/城市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否解决,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农业需要积极走出去虽然城市化正在大规模推进,但现实并不乐观。目前,中国的耕地不到世界的9%,人口不到世界的19%,粮食不到世界的22%。在这种条件下,要支持城镇化,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认为,在过去的城镇化发展中,“三农”利益受到损害。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未来的粮食安全无论如何都必须得到保障。而这只有依靠农业生产和管理主体的创新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全国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张小山在接受《中国商报》采访时表示:“即使未来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70%,仍有数亿人生活在农村。今后,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的有效供应将主要取决于它们自己。” 陈锡文认为,城市化无非是“两大”,一是大规模农民进城,二是进城农民的收入大大增加。这“两大”意味着对农产品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但目前的情况是,中国农业跟不上这种需求的快速增长。因此,进口粮食必然会大幅增加。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没有必要固守这些土地,采取生态和长期措施从自己的土地上获取粮食。适当进口不影响粮食安全。”陈锡文认为,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应更加积极地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满足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快速增长需求。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占用过多过快的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出现了多起因征地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h/首先,它已经表明粮食产量跟不上需求的增长,那么如何使它继续增长呢。第二,土地将是未来中国宏观调控的大门之一。最后,如何保护失地农民在占用土地后的利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陈锡文认为,一方面应该考虑土地的所有权,但更重要的是,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不仅涉及到产权所有者,还涉及到社会、国家和民族,因此有必要实行使用控制。[/h/“即使在市场经济最完善的国家,土地使用控制也比中国严格。土地的使用必须有计划。”那么如何确定土地的价值呢?陈锡文认为,在现代社会,土地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与规划有关。土地利用由规划确定,从而确定土地价值。 例如,陈锡文说,如果按照农业用地计算,美国西雅图最好的土地只有5000美元/英亩,但如果农业用地被规划为建设用地,它可以达到20万美元/英亩,相差39倍。很明显,有些人会突然变得富有,更多的人不会直接受益,而是通过计划受益。同时,对于富人来说,政府也可以通过税收来调节他们的巨额利润。
标题:陈锡文:不能由GDP崇拜转为城镇化率崇拜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6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