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98字,读完约10分钟

2013年3月17日之前,中国证券市场有两个郭树清。一个是一些投资者眼中和媒体报道中的郭树清。他实行改革,新政继续进行;另一个可以在他的官方手稿和公开演讲中看到。郭树清自提出“整体改革论”以来,全面推进改革,但又立足于现实。

在超过17个月的改革中,前郭树清的上证综指下跌了7.7%。他实施的措施和建议最终在市场上被混淆了;另一位郭树清曾经说过,他不了解证券市场,许多推动市场化改革的学者和专家也指责他的改革没有触及核心,但即使是曾经批评过他的人也认为他的措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证券市场蓬勃发展。在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喜悦之后,中小投资者渴望一场风暴般的变革,而郭树清恰好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然而,只有通过阅读后者郭树清,我们才能了解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真实过程。

郭的“新政”规定每周一

尚福林在中国证监会任职期间,任职两年后一句话也没说。郭树清服务了500多天,发布了70条通知和规定。

从2013年3月14日至16日,其中一天是周末休息日,中国证监会连续发布了10份放松基金和券商监管的文件。这种节奏被一些市场参与者称为郭树清的“告别仪式”。

市场改革的快速全面推进,使郭树清与他的前任形成了鲜明的风格特色。尚福林在中国证监会任职期间,任职两年后一句话也没说。经过策划,他推行了“不回头就开弓”的股改;郭树清在任职之初谦虚地表示,他不了解资本市场,但1月份之后,他采取了持续的措施。

据一些投资者统计,在郭树清任职的500多天里,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各类通知、文件和规则多达70条,相当于每周发布一条规则。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上市公司的分红制度,引入完善的退市制度,引入中小企业的民间债务,提高首次公开发行审核的透明度,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引入qfii和rqfii等长期基金。此外,在任期开始时,他宣布对内幕交易零容忍,并打击证券违规行为。

在他任职期间,再融资和新三板也相继出现。在促进分红和打击证券违法行为方面,中国证监会在此期间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2012年,中国证监会共受理了380条证券期货违规线索,比2011年增长31%;2012年,国内上市公司实际现金分红4772亿元,同比增长22%。

市场惊叹于各种新规定和新政策的迅速和全方位,这就是所谓的“郭新政”。

实施改革的速度超过了前几年

尽管郭树清不承认存在“新政”,但他的改革速度和效率超过了中国证监会的任何前任主席。

郭树清本人不同意“新政”。他至少两次公开表示,中国证监会推出的政策是现有的安排。

中国证监会的其他渠道也发出了类似的声音。一位负责人表示,在许多政策实施的初期,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也做了充分的调研和舆论准备。今年,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回应称,改革力度确实较大,但都是既定的工作计划,这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文件,特别是“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有明确规定。

在前一项政策出台之前,其表达是一个“酝酿”、“研究”、“起草”和“试行”几年的过程,郭树清时期这一节奏大大加快。例如,创业板的退市安排从2009年开市那天开始酝酿,直到2011年底才公布意见,但创业板、主板和中小板的退市安排都是在随后的6个月内出台的。

此外,在一些跨部门的政策安排方面,证监会也在此期间携手合作,而不是等待。例如,加快引进qfii和rqfii基金。

在推进改革的问题上,郭树清绝不是一个激进的“理想主义者”,而是首先被外界所考虑的。在今年1月召开的证券监管工作会议上,郭树清提出,监管工作“不能超越阶段,不能停滞不前”。

上周末迅速发布的10份文件中,大部分都是征求意见稿,具体实施过程将留给肖钢主持证监会的时代。

激起行业格局的“鲶鱼”

在郭树清的任期内,中国证监会成为最透明的部委之一。一些媒体表示,就新闻发布会的数量而言,中国证监会仅次于外交部。

郭树清在上任两个月的讲话中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券商融资渠道狭窄、业务单一、创新能力不足、激励机制不足、同质化突出、全行业竞争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研究水平较低,难以形成价值投资指南。

中国证监会在2012年年中召开了一次经纪业务创新大会,随后各种放开经纪业务的规定继续出台,包括证券公司股权激励、托管、资产证券化和渠道业务自由化、放松对开户业务部门的控制、允许异地开户等。

截至今年3月,市场曾预计将出现“胶囊”销售部门和在线经纪等新事物。

生活环境的变化似乎超出了经纪人的接受能力。曾在中国证监会工作的学者、申银万国董事长汪建熙在2013年初的一个论坛上表示,证券公司急于适应监管机构不断推出的新改革措施,“他们有点不知所措。”

在放松资产管理机构方面,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减少行政审批,全面放开基金公司的子公司、境内机构投资者和其他业务,以及《基金法》修订后其他机构进入公共基金行业。

E基金总经理刘小燕在2012年底表示,这导致该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相对垄断的行业向完全竞争的行业转变,基金公司也需要向完全竞争的方向转变。

监管的放松也可以体现在一些具体的业务上,例如,基金公司的子公司和经纪人都从事渠道业务,一些基金公司还设计了房地产信托产品。部分产品和业务受银监会管辖,信托渠道价值降低。

放松管制后的另一个产品是短期财富管理基金。在银监会暂停短期理财产品不到一个月之后,此类短期资金池产品以与资产收益相对应的资金形式转移到基金行业。这使得2012年下半年短期理财基金的规模迅速超过1000亿元,成为当年基金的新宠。

此外,证券监管体系本身也引起了轩然大波,包括证监会干部轮换、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以及提高透明度。

关于“不经审判就不能判断首次公开发行”的讨论

自从周小川迈出了推进新股发行市场化的第一步,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他没有迈出第二步。“新股发行是否可以审核”意味着无数的步骤要一次性完成。

招商局前主席秦晓在谈到中国经济时喜欢提到一个概念。他说,从哲学上讲,从“此岸”到“彼岸”的探索总是必要的。讨论中国时也是如此:我们在哪里,未来在哪里?

“整体改革理论”强调系统地推进改革,而不是个别推进或修修补补,这也意味着对“此岸”的理解。作为这一理论的重要倡导者,郭树清的证券市场改革体现了他的一脉相承的思想。

在a股市场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是发行改革,它产生了很多问题,也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

郭树清上任后不久,一份媒体报道将郭树清推上了证券改革深度主管的位置。当时,据报道,郭树清在中国证监会的一次内部会议上问道,“你能不审查新股发行吗?”。当时公众哗然。

魏俊贤、刘胜军、徐小年等赞成市场化的学者和专家仍然赞成取消审计。一些学者,如提出股权分置改革的经济学家沃森,认为市场化是一个大方向,一步到位直接取消“太简单”。

郭树清在证监会的通报和各种公开场合,都不符合媒体塑造和中小投资者心中的创业风格。据后来的报道,郭树清只是问上市公司的利润是否不能审计。

郭树清在报告后不久表示,实施审计制度或登记制度并不是问题的核心。关键在于如何界定政府监管机构、交易平台等市场中介机构的责任和义务,如何确保企业能够完整、准确、充分地披露相关信息。

一些反对“一步到位”的观点也集中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市场的法律体系、会计和信用基础是否支持这种“一步到位”?

在ipo改革问题上,一些学者建议,所有问题都应该公开,欺诈行为应该受到严惩,让市场能够学习和消化;其他人质疑,谁将承担费用?在这一点上,证券改革与中国整体经济改革是一致的,这是渐进的,而不是冲击。

缺乏市场矫正机制

在郭树清任内的几起证券市场大案中,都存在着市场矫正机制缺失的阴影,IPO中的“三高”和炒作也有市场主体无法矫正的因素。

从郭树清17个多月来实施的改革来看,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来巩固市场基础。在他任职期间,中国证监会推动上市公司加强分红,促进经纪业务发展,放松监管,促进ipo审计的信息披露,推动《基金法》(已完成)和《证券法》(未完成)的修订。

在2012年的两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表示,证监会听取并考虑了市场的意见。后来,这些“意见”成为中国证监会在ipo改革中提及最多的一句话:促使市场主体尽职尽责地回归自己的位置。这些市场参与者包括中介机构,如承销商、会计师和律师,以及各种机构投资者。

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表示,郭树清在监管年会等场合多次提到这一点。她总结了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超越了不应超越的阶段这一总体观点。

宋丽萍说,由于它已经跨越了一些阶段,市场机构没有能力纠正错误,而且它们的会计和法律基础薄弱,所以它们不得不依靠行政监督;然而,行政监督不能创造一个成熟的市场,因此有必要将市场培育与外部制度结合起来。

在郭树清任期内的几起证券市场大案中,都有市场矫正机制缺失的影子。例如,在绿大地、盛景山和万福盛科的案例中,保荐人和会计师发挥了不良作用,但法律和机制对这些机构的制约有限。

宋丽萍的言论是郭树清努力培养市场参与者的最好解释,包括经纪公司、资产管理和引进qfii。她回答了市场的问题:郭董事长为什么这么喜欢机构投资者?

有评论认为,这也是郭树清时期中国证监会看似分散的政策背后的一贯逻辑。

行业评论

郭树清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一年多来,改变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使行业更加充满活力,竞争和创新成为现实。他执政时间不长,但影响深远。

-经济学家陈志武

郭树清最大的成就是打破了银行保险的人为壁垒,降低了牌照含金量,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

——北京证券交易所主席熊燕

然而,新政后,股指表现不佳,证券公司的收入也大幅下降。

——申银万国董事长王建西

标题:郭树清证监会500天:7天一个新举措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5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