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74字,读完约7分钟

[一方面,肖钢需要整理和消化大量未完成的工作,另一方面,它也需要展示更多的智慧,为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要获得其他部委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共识与合作] 肖钢,55岁,在金融界被称为“少壮派”。在担任中国银行(601988)董事长10年后,肖钢再次担任监事。 市场对肖钢正式接替郭树清出任中国证监会新主席有所怀疑和更多的期待。他的前任郭树清给证券市场留下了许多未完成的改革政策。已经表示将保持政策连续性的肖钢,如何继续推进这些改革?作为新主席,小刚会带来什么新政策?中国银行昨天晚上宣布,根据国家金融工作的需要,肖钢已经向董事会提交了辞呈,要求辞去董事长职务。辞职将于2013年3月17日生效。 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肖钢也开始了他在金融业的新角色:资本市场监管者——中国证监会主席。此前,在五大银行的领导人中,肖钢是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唯一成员。 在中国证监会主席一职上,郭树清、尚福林、周小川都出生在银行部门,都有过在央行工作的经历,任职前都没有太多的资本市场工作经验。小刚的简历和前三份相似。 肖钢被称为“少壮派”,主要是因为肖钢在前五大银行和“一党三会”的领导人中是最年轻的。现在担任证监会主席的肖钢,市场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他是否能延续郭树清在任时的相关改革政策。在中国资本市场低迷时期,郭树清致力于通过各项制度改革完善市场,在资本市场上树立了“改革派”的声誉。3月14日、15日和16日,中国证监会集中发布了多份文件,其中《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条例》放开了证券公司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在谈到深化金融改革时,肖钢提出要研究和发展证券化市场。当然,这主要要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以提高银行的内部资本积累。然而,他对资产证券化的倡导也让经纪人看到了资产证券化继续发展的可能性。 然而,市场更担心的是,肖钢曾提出对“影子银行”风险的担忧。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中国商报》采访时,他表示“影子银行”在个别地区和项目中已经存在还款风险,因此有必要加强监管。在中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渠道业务”一般被归类为“影子银行”业务。 今年,a股也将迎来更加开放的政策。例如,4月1日,a股市场将对中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居民开放。然而,市场更关注a股市场重启ipo。自去年10月以来,首次公开募股已暂停5个月。首次公开募股的启动是肖钢上任后需要面对的第一个紧迫问题。分配改革的市场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郭树清认为,以信息披露为中心,降低监管者的价值判断是发行制度改革的核心;市场化是改革的另一面,但当市场机制不完善时,监管者也必须有所作为。在过去的18个月中,中国证监会仍对发行节奏、市场定价和二级市场交易进行干预,郭树清称之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过渡性措施和必要手段”。作为接班人,肖钢一方面要继续淡化监管者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要把握监管退出的时机和规模,在市场和监管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 在中国证监会任职的18个月里,郭树清大力放松监管,促进中介机构和资产管理机构的创新。证券和基金行业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变化,创新热情持续高涨。然而,在破旧换新方面,与创新相匹配的基础体系有待完善,与创新相匹配的各机构风险控制能力仍显不足。中国证监会已将今年创新工作的重点从产品创新转向与创新相关的基本制度安排,如风险控制和资产托管。 在混业经营模式日益暴露的背景下,监管当局统一监管标准、防止金融抑制和监管套利的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因此,肖钢面临的重要任务是,一方面要清理消化大量未完成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多展示智慧,为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要取得其他部委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共识与配合。但是这些对小刚来说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金融通才肖钢的金融生涯始于1981年,当时他开始在央行工作。 经过八年的磨砺,1989年,肖钢开始担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主任,至今已任职三年多。1994年至1995年,肖钢调任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经理。 1996年至2003年间,肖钢回到央行担任央行行长助理,之后担任央行副行长。2003年,肖钢告别工作了20多年的中央银行,出任中国银行董事长,领导中国银行拉开了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序幕。 中央组织部曾这样评价肖钢:“年轻有为,果断果断,作风朴实,熟悉宏观经济和金融业务,有改革创新意识,善于研究问题,组织协调能力强。” 在中国银行任职期间,肖钢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要点提出了自己的专业判断。同时,他还不断呼吁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银行业并不是肖钢职业生涯中接触过的唯一行业。在担任央行副行长期间,肖钢还长期负责信托业务。 在中国信托业面临整顿、撤销和重组的关键时期,肖钢成为该行业的积极推动者。他参与推动了《信托法》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颁布,这被认为为信托业近年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2月底,中国信托业管理的资产已达8.27万亿元。截至去年底,信托业的资产已经超过保险业,成为中国第二大金融业。 2003年,年仅45岁的肖钢被任命为中国银行董事长,开始了他执掌中国银行的征程。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银行总资产达到12.8万亿元,是2003年肖钢上任时的3.3倍。 2004年,根据国务院的部署,中国银行作为第一家试点银行,掀起了银行业整体重组的浪潮,肖钢是此次银行业改革的直接推动者。从重组到引进战略投资者,再到h股和a股上市,道路并不平坦,但肖钢以其“铁腕”作风,排除了许多障碍,在三年内完成了这一系列艰难的改革。 然而,上市不是中国银行的终结,也不是中国银行业的终结,而是另一个起点。在推进中国银行改革之初,国际化战略影响了中国银行未来发展的进与退。这一国际化战略将中国银行推向了一个更广阔的市场。 在2011年11月举行的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中国银行被选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也是新兴市场国家中唯一被选中的机构。中国银行也不愧为中国最国际化、最多元化的银行。 根据中国银行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中国银行拥有613家海外机构,覆盖香港、澳门、台湾和35个国家。已与近1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家外资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去年底,中国银行台北分行获准在台湾充当人民币业务的清算行。今年2月,分行在台湾全面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 在国际化取得诸多成功后,中国银行开始面临多重压力。2012年上半年,中行在四大银行中排名垫底,内部转型成为中行需要思考的问题。 他执掌中行近10年,肖钢对银行转型有自己的想法。在谈到中国银行业转型时,肖钢提出了多元化经营和国际化经营的道路,并提出用现代技术引领银行转型。 “当前,世界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小刚说。

标题:肖钢履新证监会 资本市场改革新期待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5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