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2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最近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农业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艰巨。文件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粮食生产不能放松。

近年来,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九个连续增长”,同时粮食进口也呈现出增长趋势。有些人担心粮食自给水平是否已经下降到90%的“红线”以下。为此,记者1日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工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姜长云。

问:如何衡量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水平?

答: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水平通常是以粮食自给率来衡量的,即当年粮食产量占当年粮食消费量的比例。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粮食自给率超过100%,就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它在95%到100%之间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这是90%到95%之间的可接受的粮食安全水平;一旦低于90%,粮食供求的风险就会增加。

根据中国的统计,粮食包括谷物、豆类和土豆。世界上没有完全符合中国标准的食物概念。用粮食自给率代替粮食自给率更具统计可比性。粮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其产量一般占粮食总产量的90%左右。只要保证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稳定供应,就有稳定粮食自给率的坚实物质基础。

问: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处于什么水平?

答:根据国际可比粮食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粮食平均自给率已达到100.5%。近年来,虽然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但由于需求急剧增加,特别是饲料粮和工业用粮,2012年粮食自给率已降至97.7%,但仍高于95%的基本自给线,粮食安全基础坚实。

近年来,中国大豆进口量自2010年以来已超过5000万吨,去年超过5800万吨。根据中国的粮食统计,大豆包括在豆类的粮食统计中。根据这一计算,中国的粮食自给率较低,但国际惯例是将大豆计入油料作物。如果把豆类和土豆放在一边,按照国际可比的谷物概念,中国在2008年及之前基本上表现出净谷物出口状态,从2009年开始只有少量谷物进口。因此,粮食安全应以口粮和饲料粮的安全供应为重点,大力发展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粮食生产。

访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姜长云

尽管2012年中国粮食进口大幅增长,但在国内粮食生产和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很小,这并没有改变中国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也没有对全球粮食市场产生明显影响。据估计,2012年,中国进口大米231万吨,占国内生产的1.6%,约占全球贸易量的6%;小麦进口369万吨,占国内生产的4.4%,约占全球贸易量的2.7%;玉米进口521万吨,占国内产量的3.6%,占全球贸易量的4%。

访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姜长云

问:有观点认为,进口粮食等于进口土地和资源,可以缓解国内资源短缺的压力。你怎么想呢?

答:适度进口粮食有利于缓解中国耕地和水资源短缺的压力。然而,作为经济发展和国家自力更生的物质基础,粮食绝不能依赖于大国的进口,而必须立足于国内市场。世界上大多数大国的粮食自给率都在90%以上。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自给自足率超过200%;美国、加拿大、法国和德国的自给率在100%到200%之间;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的自给率为90%至100%。粮食自给率低于90%安全线的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

访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姜长云

中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巨大,严重依赖国际贸易不能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全球每年的粮食贸易额在2.35亿吨到3.15亿吨之间,仅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国际市场大米贸易总量超过3500万吨,仅占中国大米消费量的25%左右。因此,要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我们必须立足国内市场,实现基本自给自足,牢牢把握自己手中的饭碗。

标题:访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姜长云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3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