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2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贵阳4月15日电上午8点左右,吃过简单的早餐后,王敏出去工作了。王民是贵州省雷山县的一名异地扶贫搬迁工人。2018年6月,她和家人从雷山县大塘镇桥岗村搬迁至雷山县羊排搬迁安置社区。

走了大约10分钟后,王敏到达了目的地——雷山县洪欣工艺品加工厂,这是一个以生产和研究传统藤编和竹编为主的特殊工艺品加工车间。

雷山县是一个拥有1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大县。近年来,雷山县大力建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场,培育传承人,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洪欣加工厂厂长杨是雷山县新发掘和培育的非基因载体。杨来自雷山县大唐镇娇拉村。娇拉村位于雷公山腹地,森林茂密,古树名木、藤本植物丰富。当地的苗族人世代以务农为生。山里的野生藤本植物和竹子是它们加工农业用具和生产设备的天然材料。

2015年春节,杨回家时,看到祖父留下的烟斗上有一个藤制装饰品,引起了他的注意。“我以前在义乌做装饰品,觉得义乌什么都有,但没有这样的东西。”杨拿着烟斗,向他叔叔请教编藤的技巧,“但他叔叔做得不好。”

春节过后,杨回到了义乌,但他并没有停止学习藤编技艺。经过多次尝试,杨郭超发明并引进了一种工艺品——桌面花棒,并申请了专利。

2017年8月,杨郭超回到家乡,“他老了,不想在外面,所以他打算在家乡开一个小工厂,编织藤条谋生。”不久,巧遇娇拉村的第一书记,看到了杨的藤制工艺品,便向县里推荐。

2018年6月,当地政府在雷山县牛王寨搬迁安置点为杨提供了四个立面。杨创办工艺品加工厂,7月正式投产。

然而,由于管理不善和工人不熟练,第一批产品的次品率很高。从那以后,杨·郭超改进了工艺,选择了更薄的藤条来降低生产难度。“改进后的作品更小、更精致、更漂亮,更受消费者欢迎。”

为了帮助贫困家庭更好地找到工作,杨郭超于2019年5月在杨派社区建立了一个加工车间。"场地由政府协调,租金有所降低."杨对说道。

“我是在工厂刚成立时来的。我从牛王寨开始,在工作坊结束后来到这里。”王敏说,她之前在一家蛋糕店工作了半年,由于工资低和照顾孩子不便,她辞职了。"现在她的月薪大约是3000元,这相当不错."

杨告诉记者,该厂目前主要通过政府组织的展览和寻找自己的商家来扩大销售,产品远销日本和韩国。2019年,工厂的总产值将达到180万元,工资将超过27万元。

由于甘蔗和花枝短缺,杨正在整修工厂,并准备扩大生产规模。“扩建后的工厂占地2500平方米,预计将于4月底完工。第一批计划解决100人的就业问题杨说:“工厂现在有17个工人,都是贫困户。技术熟练后,工人们每天能挣100元左右。”

杨说,当工厂全面装修,预计将提供至少300个工作岗位。(郑明宏,伍肆)

责任:叶壮

标题:小树和藤编织扶贫梦想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3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