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36字,读完约8分钟
青山自然学校。照片:张海江(人民视觉)
龙武水库青山村。潘杰摄影(人民视觉)
编者按:小康社会的关键是村民。推进村庄整体振兴,农村生态建设是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希望村民们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更好地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村庄充满希望和期待。
《人民日报》从今天开始发布了一系列报道,“在希望的田野上”,聚焦于遵循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农村实践。近年来,一些村庄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契机,探索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一些人把当地的生态资源与发展特色产业结合起来,成为著名的王鸿村。有些人想方设法增加收入,在荒山绿化中致富,并向偏远山区出售当地特产。这些探索向我们展示了农村的美好未来。
从浙江杭州市中心出发,一直走到西北,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到达余杭区黄瑚镇青山村。
绿色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汽车来到青山村。不时地,人们会从龙武水库的大堤旁欣赏风景。在水库周围的竹林里,可以听到远处游客的笑声。由于客人的光顾,村里的农家乐变得热闹起来。
青山村仍然是古老的,到处都可以看到“我们看着绿树环绕你的村庄,远山的淡蓝色”的意境。这个村子里的时尚建筑,比如金融设计图书馆和青山自然学校,都是近几年才出现的,都“老如旧”。人们对青山村的未来也充满了期待。
龙武水库的水很清澈
当你来到青山村时,龙屋水库是必去的打卡点。这里的山是绿色、水和蓝色的。从远处看,它像一弯蓝新月,镶嵌在起伏的山谷和竹林之间,让人忘了回去。
龙屋水库位于青山村,建于1981年。它全年为附近青山村和慈比村的3000多名村民提供饮用水。
然而,几年前,在水库上游2600亩的集水区有1600亩毛竹林。为了追求生产,村民在竹林中使用大量化肥和除草剂,造成水库污染,影响饮用水安全。自2014年以来,黄瑚镇政府与自然保护协会、万向信托等企事业单位合作,通过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方式保护龙坞水源。
围绕水源的调控与保护村民利益能否统筹兼顾,是推进水源保护的一大考验。2015年11月,大自然保护协会的联合伙伴成立了好水基金信托基金。具体方法是完成43户500多亩低丘缓坡毛竹林地的林权流转,这也是水源集水区化肥农药施用最集中的林地。农民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委托给好水基金信托,以产权信托的形式进行集中管理和补偿。这项措施在保护水源和增加村民收入方面取得了双赢的效果。毛竹林农民收入从24元/100公斤左右增加到31元/100公斤,直接收入增长20%。
能否真正把水资源的集中管理和水环境的改善结合起来考虑,是有效促进水资源保护的又一个考验。地方政府将通过设计水源保护模式、制定林地科学管理规划、评估保护效果、协调各方公益资源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管理。其中,每年组织毛竹林人工除草和灌丛清理,可以达到不损伤根系和保持水分的目的。与此同时,公众环境教育活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优质的水源保护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龙武水库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仅用三年时间,该村的水质已逐步达到一级水标准。大多数村民理解并同意水源保护的重要性。2017年底,余杭区林务局正式将龙武水库约2600亩的集水区划定为饮用水源保护区,并正式从小村庄水源提升为法定保护区。
龙坞水源的保护也改变了青山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正在出现。
70岁的党员王告诉记者,水源保护工程未实施时,他在家种田,砍竹子的收入约为3000元。在推进水源保护的过程中,毛家的8亩竹林已经通过流转,年收入约为4000元。他也参加了水源保护工程,每个月能挣800元的收入。现在村子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老王嘉莉开了一家农舍,每年能增加约2万元。
年轻人来到这个村庄。
青山村是一个拥有2600多人的传统村落。村民的主要收入来自竹子、水稻和幼苗种植。几年前,年轻人一个接一个地出去工作,导致了村里严重的“0+心态”现象。
随着单一行业和年轻人的外出,青山村安静多了。令人高兴的是,随着龙坞水源的水质逐年好转,一群有梦想、有追求的年轻人也来到了青山村。
32岁的张海江毕业于中山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2015年来到青山村。由于他是在甘肃缺水的环境中长大的,他来到这个村子的初衷是让当地的村民喝干净的水。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在这个村子里呆了五年了。五年来,他不仅亲自推动了龙坞水源的保护,还积极推动了青山村的公益项目、文化旅游企业和体育活动。
正是在张海江等一批年轻人的推动下,龙武水源于2016年正式成为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的公益教育基地。2018年,致力于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金融设计图书馆以令人惊叹的方式揭幕。致力于自然教育活动的青山自然学校将于2019年正式开学...成绩单后面是张海江和青山村村民等年轻人的辛勤劳动。你应该知道,容基图书馆原位于杭州市西部的武昌大道,经过几番努力后,现已迁至青山村。现在榕基图书馆已经在吴栋礼堂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建,这座礼堂原来已经破旧不堪。至于青山自然学校,它是建立在一所小学的基础上,这所小学在村里被遗弃了20多年。
相继落户青山村的文创企业和公益组织,立即成为吸引人才聚集的“梧桐树”——以设计师、公益服务团队和企业管理团队为主体的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当地创业青年和工匠纷纷云集。目前村里有37名常驻人才,包括31名本科及以上学生,其中有1名博士和10名硕士。此外,金融设计图书馆的签约设计师和公益组织志愿者将分阶段进驻该村。结果,青山村逐渐从一个年轻人逃离的留守村变成了一个工匠聚集的时尚村。
在村里呆了一段时间后,张海江和村民的感情越来越深:在村民眼中,张海江等人是“我们村的年轻人”;在张海江等人的心中,他就是这个村子的一员。去年,这些“我们村的年轻人”还成立了“青山同辉”,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定期与村民对话,与村委会协商,共同为青山村的发展提出建议。黄瑚镇党委书记陈国强对这一现象有着独特的理解:“人因水而聚,企业因人而兴”,“我们村的年轻人”的到来,将青山村推上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工业发展加快,村民的环保意识提高。
清澈的水,蓬勃的人气,更加美丽的青山村...这些都是龙武水源保护带来的实际变化。
青山村的变化首先体现在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上。以金融设计图书馆和青山自然学校为例,这两个项目每年吸引近4万人。在这两个项目的带动下,一些文化旅游企业和体育健身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这说明青山村的发展不能受到限制。工业的发展带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2019年小山村集体收入达到668426元,比上年增长50.25%。
青山村的变化也反映在村民的环保意识上。如今,在青山村,村民们自觉遵守水资源保护、不使用一次性产品、垃圾分类等规则,参与村庄治理。根据村民参与情况,将形成绿色信用档案,根据信用等级评定星级,高星级家庭将优先获得访客的住宿推荐,10%的村民收入将返还给最高好水基金,形成受益者付费的可持续治理机制。第一批参加项目的52名村民平均收入为2.5万元,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环保的意识。
2019年10月,余杭区政府正式将青山村指定为“未来村实验区”,青山村发展进入新阶段。
未来的村庄意味着什么?根据黄瑚镇关于建设“未来农村实验区”的实施意见,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新老村民的主体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可持续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将进一步加强,创新型集体经济运行模式将加快,人才援助政策和人才公寓建设将更加务实,公益文化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将更加普及...除了这些实施意见,更多关于未来农村的美好愿景需要不断梳理,并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
水源保护措施的实施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的采用,使青山村的发展“面向未来”。至于前进的方向,青山村的新老村民们有一个共识: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迈出每一步,不要期望“未来村”在短期内成为现实。(李忠文)
《人民日报》(第13版,2020年5月12日)
责任:张静文
标题:在青山,我遇到了“未来村”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2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