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29字,读完约10分钟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湖北省来凤县九思镇位于县城中心,占地200.8平方公里。目前有九思和高东两个集镇,有1个社区、32个行政村和375个村民小组。这里居住着近5万各族人民,主要是土家族和苗族。境内的雾灵山贯穿两大脉。旧峡谷河和新峡谷河相互交叉。山川秀丽,乡村像天堂一样纵横交错。老区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故乡,有三鼓、龙灯、土家族武术、牛望节等文化品牌。它有三个土司遗址:大王、拉比和刘冬,以及革命遗址,如半沙红墙城堡和东东高东区委员会。这家老公司盛产藤茶、绿茶、油茶和小水果。它曾以其优质的产品如班图酒、鸽子园板栗花茶、梅花牌丝绸等闻名于恩施州及海外。
近年来,老乡抓住了当地的实际,抓住了发展的机遇,开创了脱贫致富的新局面。全镇紧紧围绕贫困户“两忧三保”,全面抓好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使全镇脱贫致富。2013年,该镇有4,075户贫困家庭和14,317人,贫困发生率为29.8%。2018年,全镇将摆脱贫困。到2019年底,贫困人口计划保留4户13人。迄今为止,九思镇的综合贫困率仅为0.27%。
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拔掉“可怜的根”
大坝码头沉降周培图
扶贫搬迁是解决山区贫困人口的根本出路。许多老城区的穷人灾害频繁,交通不便,缺乏配套基础设施,生活条件差。迫切需要搬迁,以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自2016年以来,老城区一直关注扶贫搬迁工作。根据“迁出、稳定、致富”的目标,老城区已建成18个集中安置点,共有633户共2327人,有记录的瑞卡贫困家庭。让群众走出“穷窝”,拔掉“穷根”。
严格选择安置地点将使生活更加舒适。每个扶贫搬迁安置点都经过精心选择,老城区严格按照方便群众、惠民的原则,选择靠近集镇、靠近中心村、地质条件好的地方作为集中安置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老城坝码头集中结算。它是来凤县占地面积最大、安置户数最多的安置点。经过严格的地质勘探,移民安置点地理位置优越,地质条件优越,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该地已安置了九思镇辖区内15个行政村的171户有档案卡的贫困户,其中包括大坝村、小河村、宫溪村和茶园沟村,共606人。
大坝码头移民安置所周培地图
完善的配套设施,让生活更加便捷。老城区扎实推进社区便民安居工程、水电网络覆盖工程、猪圈菜地配置工程等措施,使拆迁户生活更加舒适。到2019年底,保证九思镇所有集中安置点和分散安置点的水电供应和网络覆盖。集中安置点建设的15座社区便民服务房全部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拆迁户可以使用便民服务房放置杂物。此外,还有12间公房,即安置点内的拆迁户集体大厨房,内有家具、凳子、厨具、餐具等物品,方便拆迁户过节和进行红白庆祝。符合建设条件的集中安置点基本配备菜地和猪圈,使拆迁户能够继续保持原有的生产生活习惯,继续进行耕作和种植。后坝村的唐家堡聚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小区共有16户,集体猪圈240平方米,每户菜地60多平方米,1个150平方米的公共房间和1个120平方米的便利房间,很好地满足了拆迁户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如果你在家工作,就有办法致富。根据当地情况,老城区应培育和发展移民安置点的配套产业。近年来,高东区建有扶贫车间,三肇坪村建有鞋业加工厂和蘑菇基地,新街村建有茶叶加工厂,索东村建有羊肚菌养殖基地,后坝村建有智能温控温室蘑菇基地,拉比斯村建有食品加工配送室。支持性产业的持续跟进更好地满足了社区贫困人口寻找工作和创造新生活的迫切需求。2019年6月投产的三肇坪村鞋厂已经吸收了3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是镇上的贫困家庭。通过岗前技术培训和“多帮一把”等方法,工厂提高了贫困家庭的就业能力,保证了贫困家庭在工厂工作的最低收入为2000元,积极营造了“人来、人来、人留”的企业形象。到2020年,为了扩大生产能力,工厂将继续雇佣大约60人,并解决镇上大约50名穷人在附近找工作的问题。
发展工业,丰富金融资源
周培,正在建设中的团滩村农业综合体
发展工业是消除贫困的根本战略。为了激活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关键是发展好产业。没有工业和稳定的经济后续来源,就不会有真正的减贫。近年来,老城区牢固树立了支撑产业的理念,这是支撑的基本理念。它把发展工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扶贫的重要内容。立足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培育新业态,完成产业扶贫重大文章,为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特殊行业已经扩大。近年来,根据“特色农业大镇”的发展定位,围绕“三茶一果”的发展思路,该镇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超过4.5万亩,其中藤茶基地1万亩,绿茶5000亩,油茶2万亩,干鲜果1万亩。
周培的老农业园供给图
产业链已经延伸。老城区充分发挥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优化了“三茶一果”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初步形成了沿桃城线的黄土区-水田区-高东区绿茶产业带、新乐区油茶产业带、新平区藤茶产业带和干鲜果产业带、三肇坪香菇基地、苏东羊肚菌基地、团罐花卉基地等特色产业基地。同时,充分利用“123产业整合发展基金”,在坝区建设300亩蔬菜大棚和500亩小水果基地。抓住“来凤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县”机遇,利用“网上”市场拓展销售渠道,西北汽车村被列为来凤县电子商务扶贫示范村。
新产业已经“萌芽”。古镇顺应“大众旅游”时代潮流,依托古镇绿水、青山、土苗的独特文化优势,整合农村振兴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观光型体验式乡村旅游,规划建设集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式农业、教学基地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项目。
由周培拍摄的苦竹溪藤茶基地
九思镇建立了以新街村农业园果蔬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农业综合体。以农业合作社、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和水果基地为基础,建设农业美丽农村示范区,实现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带动群众就业致富。老农业园果蔬合作社是湖北省省级示范社,拥有成员176人,土地621亩,其中葡萄生产基地321亩,有机茶叶种植基地300亩。它每年向市场提供60万公斤富硒葡萄、5万公斤富硒草莓和5.5万公斤优质茶叶。其成员的平均年收入比加入协会前高20%。正在建设的1000亩兴安梨基地、500亩蟠桃种植基地和250亩李树种植基地,带动了755户农民,其中187户是贫困农民。
2016年,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访问九思镇。他强调,现代农业依靠现代专业农民,特别是农民,来摆脱贫困。现代工业依赖现代科技,现代科技依赖现代人才。他鼓励合作社主任向辉将培训基地(当时是武汉东西湖区农业广播学校和来凤县农业广播学校的培训基地)改造成升级版的田间学校。借此机会,来凤县农业广播学校于2016年在这里正式开课。培训学校提供各种课程,包括技能提升课程、生产和操作课程以及农业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为来凤县和恩施州培养了大批实用农业人才,仅2019年就培养了2790人。一个新的专业农民培训基地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6月正式完工。项目建设以来,各级领导都给予了关注和支持。2019年11月,恩施市委书记柯军来到老农业园专业农民培训基地检查项目建设情况。该项目的建成将辐射整个武陵山区,为武陵山区的发展培养人才,输送动力,协助建设美丽的农村。
目前,九思镇计划通过河道改造、修建山景、修建民俗休闲小屋、铺设公园走道、修建公园观光纵横通道等方式,丰富娱乐场所,增强游乐性,延长游客在公园的停留时间,从简单的休闲采摘提升到以“一会一校三基地”为基础的体验型乡村旅游。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劳动密集型特点,有效促进当地农村居民就业。
厚重的种植文化抛弃了“真正的”贫困
周培农业大学培训班
精神贫困通常比物质贫困更可怕。多年来,一些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庄一直无力支持、扶而不富、扶而不强,这与穷时思变、穷时勤的奋斗精神不无关系。只有在精神上,贫困才能真正摆脱贫困。老城区以“帮助志愿者”和“帮助知识分子”为出发点,建立文化阵地,组织人才队伍,举办各种活动,培养消除贫困的内生动力。
文化和体育基础设施完全覆盖。近年来,结合美丽农村建设和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要求,老城区按照“七个一”规划,规划建设一个综合性的村文化服务中心。坚持“建设、管理、使用”并重,全面覆盖文化基础设施,并对档案进行了升级。2019年,老城区投资116多万元,建成15个村级体育广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质的突破。严格控制预算审计、设计施工等环节,建设高质量的基层文化阵地。2020年,投资91万元升级完善13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广场。
三昭平鞋厂的周培
文化人才正在增长。近年来,九思镇建立了地方文化人才库,发掘优秀人才,充分发挥民间艺术家、文化人才和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根据广大群众的实际需要,组建各种专业队伍,进行分类辅导和培训,带动整个广场的日常活动,普遍提高广场的文化活动水平。方块舞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此外,还先后对健全的管理和维护人员、文化站站长和村里的文化人才进行了统一培训,以便在专家的建议下组织基层文化娱乐活动,让群众愿意参与。目前,九思镇共有15支文艺队伍。其中,大雁板村、板沙街村的狄龙邓队和飞刀队、都寺村和板沙街村的三棒鼓队、都寺村的舞狮队等是最优秀的。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依托村级综合文化服务广场的建设,老城区围绕村民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事,创作了一批文艺节目。它真的达到了“和周围的人一起表演”的目标。成功举办了“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大型道德讲堂、科普进村讲座、全民阅读、评选“最美老人”等一系列精彩活动。基层文化活动实现了从少到多、从多到多的质的飞跃,使广大农村居民在精神上“脱贫”。在旧城区党委和政府的号召下,各村积极响应,通过动员、达标自荐、民主投票等方式寻找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赞美真善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最美”评选活动。旧部门镇号召群众尊重真理,做好人,做美的人,努力自我完善,成为新的农村习俗之一,成为消除贫困的内在动力之一。(周培)
责任:叶壮
标题:湖北省来凤县老城:新型扶贫机构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2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