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79字,读完约7分钟

2019年底,中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如何抓住城市化带来的机遇,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专家认为,应加快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释放内需的巨大潜力和动力,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

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截至2019年底,中国城镇居民人口为8.4843亿,占总人口的60.60%。这是中国居民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是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何抓住城市化带来的机遇,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消除城乡发展不平衡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的城市化率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2019年底,中国城镇居民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比去年底上升1.02个百分点。

“从城市化率来看,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的目标。”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夏丹表示,中国经济总量增长就像一艘巨轮在前进,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很大,发展不平衡和不足的问题突出。城市化率的稳步上升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中国在减少城乡二元分化、打击区域分割和分散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超过60%:城市化仍有巨大潜力

“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约为50%。然后我们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把城市化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一成就来之不易。”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近年来,许多“新公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不仅推动了0+和0+之间消费市场的稳步扩张,促进了消费升级的不断加快,也客观上促进了商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的稳步提高。

超过60%:城市化仍有巨大潜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蔡亦菲表示,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城镇化率超过60%后,城镇化率会有所放缓,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也会发生变化。

“过去,劳动力和资本等因素大规模聚集在城镇,产生规模经济,推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但是,随着城市化步伐的放缓,要素积累速度将会下降,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将从供给面转向供求的双重驱动力。”蔡亦菲说,目前,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已超过8亿。挖掘城市人口的消费潜力将有助于缓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国内外需求、投资和消费之间的结构性失衡。此外,随着中国城市化率超过60%,有必要加大努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超过60%:城市化仍有巨大潜力

蔡义飞说,目前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发达是农村发展不足。因此,要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机制和政策体系,走“以城带村、以工促农”的道路,为农村振兴的顺利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专家还表示,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使更多农民通过转移就业增加收入,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从而扩大城市消费群体,提升消费结构,释放消费潜力。这也将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带来巨大的投资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释放内需的巨大潜力

尽管中国居民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60%,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仍有巨大的空,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潜力更大。

“城市化是我国内需最大的潜力和动力。推进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将对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蔡逸飞说道。

"城市化将直接带来基础设施投资的不断升级."夏丹表示,将加快旧城改造和智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将继续扩大。新的基础设施也将进一步加快,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的机遇将更加明显。夏丹表示,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功能的调整和完善将有助于促进产业间分配格局的重塑,形成更加合理的区域协调分工。同时,“先锋”可以承担更多的高科技研发、应用和产业升级功能,引领智慧城市的崛起。

在徐洪才看来,城市化率继续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将成为公民。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将增加水、电、气、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医疗、教育、卫生等其他公共服务的供给,从而推动消费需求的扩大和升级。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副教授王斌表示,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一方面,大城市将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城市病”问题。围绕大都市地区和城市群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投资机会将大大释放。旧城改造、智慧城市建设和商业设施改造也将带来巨大的投资。另一方面,中小城市,尤其是县城,也将加大努力,以弥补短缺。

超过60%:城市化仍有巨大潜力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表示,从另一个角度看,城镇化也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将极大地促进“六个稳定”和“六个保障”的完成。

促进农民成为公民

根据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仍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随着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城市化必须进入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转型发展新阶段。

“如果没有工业的大力支持,城市化可能会产生' 空城市'和'鬼城'。”徐洪才建议,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解决生产和城市一体化的问题上,通过支持高质量的工业发展来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培训,使劳动力素质与产业发展水平相匹配,帮助农村劳动力更好地在城市定居。

徐洪才还建议,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使基础设施水平适应产业发展,并努力为各种生产要素适度集中创造便利条件,以有效释放产业集聚效应。

夏丹告诉记者,目前户籍人口的城市化率还不到45%,这意味着许多城市居民不享有与户籍相关的城市人口权益。因此,有必要围绕“人类城市化”不断提高城市化质量。首先,与生存相关的质量问题,包括就业结构、大城市的高房价和环境污染控制。二是户籍质量问题,解决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服务的供给和匹配度,同时放宽居住条件,促进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第三,与城市建设有关的质量问题,如智慧城市的更新和改造、土地资源的利用和改革、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

超过60%:城市化仍有巨大潜力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蔡逸飞建议,目前,一是要进一步放开农业转移人口的定居限制,尽快放宽一类大城市和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定居限制,逐步取消其他城市的定居限制。二是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就业能力和融入城市的能力。三是提高农民工进城定居的意愿,维护农村贫困人口的权益,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超过60%:城市化仍有巨大潜力

蔡亦菲还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地区已经变得薄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应重视解决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问题,准确确定投资领域,特别是那些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但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需要政府支持和引导、增加政府财政支持、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的公共领域。(林火灿)

责任:叶壮

标题:超过60%:城市化仍有巨大潜力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2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