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1字,读完约3分钟
“我的孩子不玩很多网络游戏,但我没想到不久前孩子们把游戏界面改成了“皮肤”,突然收取4000元,没有提示按钮和实名认证。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最近,王女士在北京遇到了这样的担心。
近年来,消费者对网络游戏消费的投诉迅速增加。全国消费者协会2019年受理的投诉分析显示,全国消费者协会去年受理了36,837起网络游戏投诉。有三个主要问题:
虚假宣传。一些网络游戏运营商通过文案、视频等形式宣传游戏产品的卖点,如角色、道具及其功能、特效等,但其在游戏中的实际效果与宣传不一致。
单边豁免。一些网络游戏运营商在网络游戏产品的展示视频上发布了“游戏以最终效果为准”的声明,涉嫌利用不公平的法规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对选择权和财产权的侵犯。有消费者反映,网络游戏运营商以游戏产品优化升级为名,未经其同意,擅自改变已售出的角色、游戏道具、功能和特效。
报告显示,未成年人对网络游戏的投诉尤其值得关注。
一些网络游戏没有实名认证,未成年人只需点击一下就可以登录。一些消费者报告说,一些网络游戏默认情况下可以使用他们的手机号码登录。有些游戏在弹出的“实名制”提示框关闭后仍然可以使用。
一些网络游戏在没有事先明示的情况下向游戏收费,“免费试玩”诱使未成年人“进入深坑”。一些网络受限的计费环节没有验证,过度计费频繁发生。消费者反映,一些网络游戏是8岁以下儿童“讲故事”和“开发智力”的噱头。没有任何费用提示,他们以免费试玩的形式提供游戏娱乐。不知情的孩子只有在玩了几次免费试玩后才能继续通关。孩子们经常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直接点击支付。在家长们注意到后,损失已经造成,其中一些仍然相对较大。
中国消费者协会呼吁网络游戏经营者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诚信经营,拒绝虚假宣传;加强自律和自查,删除不公平的规定;关注消费者需求,妥善解决各类消费纠纷。
应严格执行实名认证规则。为了改进用户的实名注册系统,每次用户登录游戏时,他都会验证自己的身份。对于未成年人,网络游戏运营商应有效启动保护机制,如游戏成瘾预防系统和支付限制。
收费游戏应标明收费的性质和标准。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所有收费游戏都应按照《价格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在显著位置表达收费性质,明确显示收费标准,让网络游戏消费者可以明确消费。(齐志明)
《人民日报》(2020年4月1日,第19版)
(原标题:让网络游戏消费变得清晰(消费万花筒))
责任:叶壮
标题:中国消费者协会呼吁网络游戏运营商维护消费者权益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2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