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0字,读完约3分钟

五月,在西藏东部昌都市芒康县,位于澜沧江干热河谷的许穆乡,已经长满了树叶和绿草。阿东村52岁的水果种植者杨佩正忙着给年轻的葡萄藤插芽和卷须。

杨佩种植了3.5亩酿酒葡萄。2019年,这个曾经有过档案卡的贫困家庭靠卖葡萄赚了8000多元。凭借女婿在国外工作的收入和对生态工作的补贴,他的6口之家摆脱了贫困。然而,四年前,他只种了青稞和玉米。除了自给自足,他几乎没有任何经济利益。

看着正在生长的葡萄藤,杨佩笑着说,“精心护理可以产出更多的葡萄。”

在许穆镇,211户人家种植了1980亩葡萄,其中1019亩已结出果实。据许穆乡党委书记伊西德基说,去年该乡的葡萄产量达到350吨,现金收入超过177万元,家庭平均收入8400元。许多人已经摆脱了贫困。

许穆乡、纳西族乡和曲子卡乡位于芒康县的最南端。气候条件适合葡萄生长。历史上有酿造葡萄和红酒的传统。近年来,芒康县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使其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甜”产业。

为了培育葡萄产业,芒康县引进了一批企业,对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和增加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离开许穆乡,记者来到位于纳西族乡的藏东珍酒有限公司。

去年许穆镇人民生产的葡萄都卖给了这家公司。经过加工、酿造等环节,醇香的“大庙”酒销往西藏乃至全国各地。"去年我们从群众中购买了410吨葡萄,总成本超过200万元。"该公司副总经理曲厝表示,该公司长期雇佣了28名当地人,月薪3600元。

该公司用于生产高档红酒的500亩种植基地已从纳西族乡纳西村转移,年租金为每亩1500元。在获得租金的同时,当地人还可以去基地除草、施肥、摘水果和做其他工作。每人的日工资是150元。

近年来,昌都市左贡县也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记者在该县中林卡乡看到,7000多亩荒地已改造成种植面积5832亩的集中葡萄园。政府还免费分发了75,000株葡萄苗,鼓励人们在房屋前后种植。

2019年,左贡县通过援藏渠道引进厦门呈贡红集团,西藏呈贡红天路酒厂负责中林卡乡葡萄园的种植管理、用工、红酒酿造和产品销售,打造了整个产业链,惠及更多人。

拉贾住在中林卡镇的奥巴村,是备案里卡的一个贫困家庭。目前,她在一个葡萄园工作,每月收入超过3000元。“公园就在房子外面,骑摩托车10分钟就能到达。这份工作真的很棒。”他说。

“葡萄园进入高产期后,天禄酒厂预计每年可加工6000吨葡萄。”展望未来,左贡县副县长、福建援藏干部黄充满信心。“葡萄园可以吸收100多户有档案卡的贫困家庭工作,部分业务收入也将作为红利重新分配给大众,这将对增加就业和收入产生更明显的影响。”黄对说道。

根据昌都反贫困指挥部的数据,该市的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9500亩,主要分布在芒康、左贡、巴苏和茶雅等县。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了5家葡萄生产加工企业,年产各种品牌葡萄酒600多吨,年产值6400多万元,带动400多名贫困人口稳步增收。(薛文学,王泽浩)

责任:叶壮

标题:西藏昌都“甜”产业扶贫

地址:http://www.5xnr.com/teqsy/2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