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8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这样一群“80后”,他们守护着自己生命的终点。

由于他们的工作和工作原因,他们总是笼罩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之中:他们脱离了正常的社会交往,他们承受着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压力,他们每天面对着死去的人,只是为了让每一个死去的人都有尊严地离开;他们的工作让人感到寒冷,但他们真诚地抚慰死者家属的悲痛...

他们是生命最后一站的守护者——殡葬师。

清明节前夕,记者采访了这群“神秘”的普通人,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李彦宏,1982年出生,内蒙古人。当她遇见她的时候,她的第一印象是她是一个高个子,安静和有能力的女孩。现在她是浙江杭州殡仪馆的司仪。在谈到今年的选择时,她坦言:“从事这份工作确实有点遗憾。”

起初,李彦宏选择了旅游专业,因为他在大学里做了志愿者。后来,他听说殡葬部门将来有一个好工作,所以他错误地进入了“殡葬”行业,那是九年。“一开始我有点害怕。现在我越来越好了。当我说出真相很长一段时间时,我麻木了。我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包括策划、悼念仪式的布置和主持悼念仪式。”

在这样长时间的悲伤环境中,李彦宏很少笑。她告诉记者,有一段时间她每天都不开心,甚至在她的梦里,都有哀悼仪式的场景。“我也想过换工作,但我不能成为战场上的逃兵。既然我选择了这份工作,我就必须去做。”李彦宏的眼睛是如此肯定。

受传统禁忌文化和世俗偏见的影响,“婚姻的内部和解”、“父亲事业的继承”和“隐姓埋名”是丧葬教师的真实写照。和李彦宏一样,邓德峰在1985年也是“婚姻内部和解”的一员。

滕德峰告诉记者,他们一般都在寻找内部人士。“每个人都在同一个行业,所以很容易理解。即使面对亲戚朋友,我们也不会轻易告诉他在哪里工作。我怕别人有所顾忌,尽量避免尴尬。”滕德峰说道。

滕德峰毕业于湖南省长沙市社会工作学院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起初是最基层的火葬女工,现在是殡葬队的副队长。当她身材娇小的时候,她开始火化第一线的遗体,没有一个遗落。“我害怕,我不怕,我没办法。如果我学习这个专业,我知道一定有一天。”滕德峰笑着告诉记者。

她告诉记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一天半夜12点左右,单位领导通知她跟着自己的车去十多公里外的老余杭,给在丘山矿难中遇难的几个人穿衣整容。整整一个晚上,她和她的同事为余杭区第二医院的五名死者换了衣服,清洗了他们鼻子和嘴上的泥巴,缝合了细小的瘀伤,还化了淡妆。“当我看到家人幸福的表情和感激的语言,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天天面对死亡的“80”后殡葬师:不敢轻易透露工作

在普通人眼里,殡仪业者的职业是神秘而严肃的,但记者看到,李彦宏和滕德峰都很健谈。像其他80后一样,他们的爱好是购物和阅读。

“但我们的朋友圈很小,一般都不敢告诉别人我们从事的是什么行业,进入工作状态后会变得很严肃。”李彦宏说,葬礼不同于其他行业。它反映了对生命的尊重。工作中仍有许多压力和禁忌。“你好,再见通常是用的,但在我们行业是禁止的。语文,过年过节,除了父母、兄弟姐妹,我们不探亲访友。”

李彦宏还告诉记者,她的一个男同事的岳母仍然不知道她的女婿是做什么的。

事实上,在殡葬行业中还有很多这样的“80后”,1984年殡仪馆的化妆师王力可·渊源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是给死者画一个生命的终结。”他们已经对这一职业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活着的人少面对死亡的残酷,多感到安慰。”

在谈话中,殡仪人员最常提到的词是“理解”。“在这一行工作中,许多人不理解和回避我们。其实,我们也是普通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理解。”李彦宏说。

杭州殡葬行业协会会长郑说:“殡葬行业是360线之一。不要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他们的工作。我希望大家对殡葬从业人员有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标题:天天面对死亡的“80”后殡葬师:不敢轻易透露工作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4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