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9字,读完约2分钟
洞庭湖区的荒地上长着“麦穗”。宋梅摄影
新华社益阳5月7日电“齐叔叔,你们改良荒山麦田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这片曾经被人们遗弃的荒地现在成了村子里最令人羡慕的“黄金地带”。这里有什么秘密吗?”“最主要的是因地制宜。土地平整后,选择合适的品种,然后进行改良……”5月7日,湖南省益阳县大通湖区北洲子镇向东村村民齐与前来麦田淘金的村民分享了他的“创业之路”,以保护小麦缺口空。
齐,今年52岁,是湘东村有名的大种植者。与其他大的种植者不同,他擅长走“不寻常”的道路:他选择村庄里无人愿意照顾的荒地、堤坡、小土墩和其他荒地进行低成本的流通。在对土壤质量和地形进行综合评估后,他进行了集中平整、改良和耕作。
大同湖位于湖南中北部洞庭湖腹地。起初,齐邱剑选择湖区的传统作物进行种植。经过几年的试验,他发现不管这些传统作物管理得多仔细,年增长率都不大。为了进一步挖掘土地的可持续潜力,提高土地持续“生金”的能力,经过多次调查,齐于2017年开始在100多亩平坦“荒地”种植冬小麦。
齐邱剑特意挑选了无人愿意耕种的贫瘠土地。宋梅摄影
第一年,齐根据检查中记录的种植点,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进行种植和管理,一切由他自己完成。尽管他努力了,但在收获季节,他发现每亩小麦的产量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小麦的细度也有偏差。
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源,齐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湖北几个有多年种植冬小麦经验的老麦农,并结合自己的种植实践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由于湖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冬小麦的播种期不应与北方同步。如果同步,在麦田中后期的抽穗期很容易引起昆虫生长。当小麦成熟时,小麦变黑,产量下降。
找到根本原因后,齐在第二年将播期推迟了近半个月,吸取第一年的管理经验,精心管理冬小麦生长6个月。2018年5月,麦田迎来了丰收。在金色的麦田里,麦粒饱满而美丽。每亩产量达到800公斤,与传统作物相比,每季收益几乎翻了一番。
尝过甜头后,齐开始向村里的其他农民推广他的经验,并被迫给予农业技术指导。在他的领导下,该镇近1500亩残丘、河堤坡和其他不适于种植水稻的土丘已被平整和改良。冬小麦套种大豆,不同季节种植,亩产3000元。
齐说,这种“开拓”模式使湖区的每一寸土地都能继续“生金”,从而消除了“弃荒”现象,发挥了“产粮区”更大的内生动力。(宋梅)
责任:张静文
标题:洞庭湖区荒山上长出“金麦穗”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2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