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46字,读完约7分钟
云南省广南县狄威乡的人们正在采摘最后一批春茶。本报记者曹 松散摄影
“广南,广南,又宽又难”。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长期以来一直戴着“贫困帽子”,该县的“贫困名声”远近闻名。
贫困的发生率一度高达20.14%,这曾经是广南的标签和现实。截至2019年底,广南仍有9641户贫困家庭,40542人,是云南七个尚未脱帽的贫困县之一。
今年3月,云南省发起了为期100天的反贫困总攻势。广南县在解决“两无三保”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以工业和就业为重点,不断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特色产业全覆盖
一场春雨过后,广南县杨柳井乡柳浪镇村的青山绿水。山下,70多岁的何和几个村民正在广南县岭崖农民专业合作社整理石斛苗。老人告诉记者,他和他的妻子没有收入来源。现在,他们用政府提供的5000元工业扶贫基金成为合作社的股东。他们通常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合作社里做一些零活。“第一年的股息是2000元,现在已经涨到4000元。在这里工作每天还有80元的收入,所以他们不用担心生活。”
“六郎城村地形独特,气候适宜,悬崖山坡最适合石斛生长。”广南县灵雅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宜昌表示,以前村民们无法通过单独种植来应对市场。2014年,该村引进了该公司,并成立了一个合作社,以便群众能够共同发展。目前,该合作社已转移村内森林1219亩,种植铁皮石斛400多亩,创造了石斛美食等特色产品。
石斛产业的发展如何让广大群众持续受益?对于因劳动力不足或年老、体弱、患病、残疾等原因而无法发展产业的贫困家庭,村里鼓励他们采取举办小组取暖的形式,利用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并在年底实现分红。鉴于部分备案里卡多户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发展空间,合作社积极开展铁皮石斛种植和管理技能培训,统一购买村民种植的铁皮石斛。
“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一个与市场相连,另一个与农户相连,我们努力建设一个富裕的社区。我们带动了680多个平均年收入2万元的贫困家庭的发展。”周宜昌说道。
基于资源,靠山吃山。在狄威镇20万亩的茶山上,当地村民正忙着采集最后一批春茶。狄威乡党委书记李俊表示,狄威茶业历史悠久,是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之一。目前,这里仍有1000亩左右的百年茶树。目前,全村已建成茶叶基地16.8万亩,平均每户22亩以上。2019年茶叶产值将达到1.875亿元。
为了提高贫困农户的参与度,狄威乡以6个茶叶合作社为起点,引导茶农积极参与生态茶园建设,逐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有效促进茶农茶叶产量和收入的增加。目前,全乡456户贫困户通过采茶每年增加收入2万多元。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在传统茶产业的基础上,种植八角、柠檬等。确保贫困家庭收入长期稳定增长。”李俊说。
依托高原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广南重点发展高枫黄牛、八宝米、油茶、茶叶等主导产业,构建分红、保本收购、土地出让收益等利益耦合机制。目前,共有127家新办企业和备案贫困户建立了扶贫济困机制,使2.6万户具备工业发展条件的备案贫困户实现了行业和新办企业两个全覆盖。
工作保障
一大早,住在广南县袁梦社区的彭文莲来到广南兴之源鞋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作,“我搬进新楼后,可以去楼下工作。梦想社区真的让我的梦想成真。”彭文莲说道。
彭文莲一家过去住在离县城50公里的朱琳镇。“山比石头高,所以当你出去的时候,你会爬山。贫困无法摆脱,富裕的人也无法进入。”彭文莲这样描述过去的生活。为了把困在偏远山区的贫困人口从恶劣的生活环境中解救出来,广南县拿出云贵铁路广南县站和工业园区附近的“黄金”地段,规划600亩土地建设文山州最大的扶贫搬迁中心袁梦社区。截至2020年2月,已有超过8400人搬进来,其中6134户是拥有档案卡的贫困家庭。
搬出去,还要坚持住。广南已经抓住了被拆迁人的就业问题,并努力撰写了一篇关于扶贫搬迁的“后半部分”文章。
“目前制鞋车间有60台生产机器,80多名员工在这里工作,月薪从2000元到4000元不等。”回国创业的广南兴之源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婷宜表示,该公司产品的年产值可能达到500万元,未来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除了楼下的扶贫车间,距离袁梦社区1.5公里的广南国际鞋履城也是广南县“量身定做”解决移民充分就业问题的好地方。广南华南鞋履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亚军表示,目前已有5家企业落户,4800个就业岗位得到开发,1200人稳定就业,3600个工作岗位留给了袁梦社区的拆迁户。这里工人的平均工资在3500元以上,基本上一个人可以脱贫
就业是贫困家庭实现稳定扶贫的重要措施。广南县同时促进了搬迁后续产业的发展和就业转移。通过一批农民工“七位一体”政策、一批国际鞋业服务城市工作岗位、一批扶贫车间工作岗位、一批公益性工作岗位、一批产业发展带动的工作岗位、一批土地流转增收、一批社会保障“七位一体”政策,确保至少一个贫困劳动力家庭获得稳定就业。截至4月底,广南县已有23.03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其中贫困人口6.95万人。
激发防止贫困的力量
消除贫困需要富人的“口袋”和“脑袋”。为了改变"干部断腿,群众晒太阳"的怪现象,广南县努力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阿毛村是一个有许多传统文化的壮族村庄。我们将来如何保护和挖掘这些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业?”近日,在广南县转角乡召开的干部述职会上,村民向在场干部提问的权利。随后,转角镇党委书记李九福根据该村的工业发展规划回答了数百人的提问。
“这是一次很好的会议。人们了解政策和干部在做什么。我们也应该和干部一起努力建设一个好村庄。”阿育村村民卢对汇报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农村团的三级干部向群众汇报工作,向群众反映工作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的计划。群众自己发言,当场评论干部的工作活动,当场就关心的问题提问。干部群众关系得到改善,群众参与扶贫的积极性提高,干部群众的内在动力得到充分激发李九福说道。
要巩固扶贫成果,必须从“我要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广南县以干部进村入户“十比十”群众工作方式为载体,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召开群众大会,将群众最关心、最关心的发展问题列入会议议程。会议的突出目的是解决问题,宣传党的政策,动员群众参与扶贫,真正体现群众事务,让群众说了算。干部和群众一起工作,依靠群众的力量和全民的参与,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和积极性。
目前,广南县各级干部已经用“十到十队”的群众工作方法,为老百姓做了3.2万件实事,解决了6万多个难题。
从西部河岸到八宝河大坝,从壮族乡苗岭到田野,目前,广南县广大干部群众正以“努力工作,马上行动”的作风,全力以赴,向高质量的扶贫工作冲刺。自力更生、努力工作、努力致富的思想正在广南县贫困人口的心中扎根。
“未来,‘既宽广又困难’将不再是广南的标签。广南将成为生态优美、经济发展、农村振兴的原生态、健康的居住目的地,是“苍穹之南”。”广南县委书记米凯波说道。(曹松)
责任:叶壮
标题:广南:抓工业,稳就业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2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