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45字,读完约7分钟
浙江绍兴有许多党建的好经验。绍兴兰亭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驻村指导员制度,因其党建工作而闻名于世。嵊州雅煌和绍兴越城,这两个“契约式”民情日记和社区党建联合建设体系的发源地,也因当年的党建创新而令人印象深刻。
目前,浙江正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三个服务”活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这个好传统如何与现在融合?最近,记者去绍兴了解情况。
居住服务覆盖城市和农村地区,更多的政府官员聚集在“三个服务”的第一线
最近,绍兴金阳纺织有限公司的陶新忠工作非常忙。为了使医疗防护服生产企业在防疫控制期间提高生产能力,他一直在忙着帮助企业联系和动员工人一个接一个地回去工作,企业的日均产量大幅提高。陶新忠是驻扎在绍兴的数千名服务员之一。该小组在预防和控制疫情、重返工作岗位和恢复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中的服务员是驻地教师制度从农村扩展到社区和企业的结果。居民指导员制度的形成应从柯桥区兰亭街开始。2003年底,柯桥区(原绍兴县)积极落实省委关于“从各级政府机关中选拔一批党员干部下乡,基本实现全省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名农村工作指导员”的要求,在兰亭街(原兰亭镇)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区推行了驻地指导员制度。在过去的16年里,驻村指导员制度已经从一个镇的试点推广到全省,这有力地推动了党委和政府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的第一线,并成为浙江农村治理的一张金名片。
住院医师制度的实施带来了什么?经历过这一事件的人的看法是最有说服力的:10多年后,朱月根仍然对自己于2003年12月去兰亭村担任驻村指导员深有感触:“原来他在办公室工作,工作内容单一。到村里来,不但要执行党委、政府的政策,还要解决群众的矛盾。”2018年来到谢家坞村担任驻地指导员的徐秋佳(音译)对这个村庄有着切身感受:“这个村子的经济已经发展起来了。我们要做的是为村庄的标准化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兰亭街道党委书记邵世方表示,驻村指导员是个人成长的良好平台,有助于干部尽快熟悉农村工作。同时,居民引导对政策比较熟悉,在推进村庄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驻地教官制度已经成为驻地教官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它包括覆盖整个地区、驻地部队的精英和驻地职责的清单。当前,推进干部下沉服务基层是“三个服务”和这一制度的深厚背景。
弘扬“600”精神,更多基层信息要掌握在“三个服务”的第一线。
3月下旬,绍兴市石黄镇楼家村董熙自然村的生姜种植户忧心忡忡:基地附近的石黄河工程施工造成附近沟渠的断流,影响了生姜旺盛生长期的剥皮和浇水。了解情况后,公众联络员周晓丽和黄新竹立即通过公众情绪日记信息系统通报了情况,同时立即与石黄江工程部负责人协调。最后,水通过工程部的水泵被泵入基地,从而解决了群众的担忧。
嵊州市的雅黄镇,因其公众情绪日记而闻名,现已并入石黄镇。1998年3月,时任雅黄镇党委书记的李春阳提出了在乡镇干部中开展舆情日记活动的设想。5月,在牙黄乡召开了一次会议,以确定人民感情日记中“400”的主题,“串起数百扇门,了解数百种感情,解决数百个困难,连接数百颗心”。年底,嵊州市在原有的“400”精神基础上又增加了“做100件事,让100人富裕起来”的字样,形成了延续至今的“600”精神。
据当时任牙黄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的莫国桥说,当时牙黄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比较紧张。这个村子让干部们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去收集群众的声音。那一年,许多干部住在牙黄,不知疲倦地为群众解决问题。慢慢地,干群关系变得融洽了。王跃军在诸暨市东河镇当了两年多的驻地指导员,他在自己的公众情感日记中写道:“与村民打交道,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当然,要知道矛盾在哪里,还需要同理心和相互理解。”他坦率地说,如果群众接受你,信任你,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多年来舆情日记系统的实施给雅煌的发展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舆情纪念馆已经建成,方便服务解决疑难问题、关心群众已经成为当地居民村官的正常工作。目前,绍兴市正在不断推广个人(企业)日记系统,使服务变得常规和准确。自今年2月推出“商业日志”系统以来,企业员工发现并反馈的问题有3285个,其中自行解决的有2873个,提交县级协调解决的有412个,完成的有383个,完成率为99.1%。
我们将整合司法权力,在“三个服务”前线汇集更多治理力量。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绍兴市岳城区福山街树声乡的社区工作者忙得连脚都够不着。独居、帮助和照顾有困难的老人的压力增加了一倍。在关键时刻,80多名来自市级和区级政府机关和机构的党员融入社区,解决了这个紧迫的问题。社区还通过“一个网格、一个分支”实现了党建和治理的一体化,通过收集、报告和完成实现了闭环管理。它已经意识到,没有一件小事可以离开网格,打开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党组织加强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任务日益繁重。同时,社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资源少、劳动力不足、与所辖单位沟通不畅等。2006年以来,岳城区将党的组织和工作扩大到所辖单位进行探索和实践。2008年,社区党建“契约”共建载体正式提出。福山街杜悦社区在试点过程中还探索了“五个合同”流程(合同谈判、合同签订、合同照明、合同履行、合同评估)、四种菜单(责任、服务、资源、个性)、双向服务等工作方式。
依托社区党建“契约式”共建,岳城区将进一步强化社区党组织核心,推行大型社区党委制度。2019年,将招聘578名与社区结对的机关、企业和机构的党组织负责人作为社区兼职成员。自2019年以来,该市共有1243个居民单位被要求与社区签订双向索赔和双向服务合同。活动场所、公益基金、医疗卫生等236项资源得到整理。实施了518个联合建设项目,以全面解决社区居民区的停车、环境卫生、课后托管、健身和娱乐需求。
构建服务闭环,解决更多“三个服务”前沿矛盾。
目前,绍兴市正在开展“大宣传、大参观、大救济”。村干部、社区干部、企业干部深入企业、基层和群众,掀起了“三个服务”的工作热潮。与驻村指导员、舆情日记和社区党建的“契约式”共建体系在有机整合中蓬勃发展。
小问题将由村(社区)企业在第一线解决。充分发挥“三个驻村干部”的作用,就地解决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依靠村(社)、企业和联合建设单位的力量,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并利用情况解决。
重大问题由镇街道(部门)协商解决。成立镇一级“三位一体”工作办公室,每周召开人(企)情分析会,综合分析“三位一体”反馈的问题信息,分流解决问题。
困难的事情由领导干部提出要求解决。“三位一体三服务”系统模块是在“三服务”管家平台上开发的,将管家的功能扩展到城镇街道,实现了城市、县、乡三级连接。
对于这一级解决不了、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层次、多次协调难以解决的问题,从镇街道逐层上传,由各级“三个服务”办公室分配,由市、县两级领导干部提出要求和推动,确保每一件都找到,每一件都有答案。
目前,绍兴市通过全面推进“三个服务”,推动建立了“负责任、各司其职、上下结合、同心同德”的四级工作模式,形成了及时发现、快速流通、分类解决问题的服务闭环,为优质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李忠文)
《人民日报》(2020年4月28日,第19版)
责任:叶壮
标题:浙江绍兴:“三个服务”带来新气象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1837.html